河南汝州:政策“红利”让民营经济“根植沃土”

日期:2019-05-26 07:22 | 人气:

隆冬时节,寒意袭人,但河南仁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铁柱近日却收到了一个暖人的消息:再过几天,公司三期厂房的不动产证就可以顺利拿到。“拿着证去银行抵押贷款就能够弥补资金缺口5000多万,对于公司现在的处境来说真的无疑是‘雪中送炭’。”王铁柱告诉记者,因为前期环保设施的大笔资金投入,公司面临着巨大资金压力,亟需资金周转。在河南省汝州市有关部门的协调帮助下,原本需要半年时间才能拿到的不动产证,仅一个月就办了下来。

在汝州,和王铁柱有一样感受的企业家不在少数。汝州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发展壮大全市经济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搭建融资平台,着力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汝州民营经济从钢铁铸造、煤炭资源独揽“半壁江山”到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汝绣纺织、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遍地开花”,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汝州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我们公司的科研团队通过菌种发酵已经成功提取茶氨酸,一个月后即可投产。”12月25日,在河南巨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公司董事长刘光介绍说,这项科研成果改变了传统的从茶叶提取茶氨酸的制作方法,届时该公司将成为国内首家采取新工艺生产茶氨酸的企业。

从最初的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发展成为今天拥有13项发明专利的高科技生物氨基酸产品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一路走来的刘光深有感触。巨龙生物创办于1997年,是汝州主要民企之一,初期以玉米淀粉粗加工为主,曾经是河南省最大淀粉加工企业。2008年,正当企业风生水起时,刘光主动放弃规模扩张,着力结构调整,进军生物氨基酸制造领域,先后自主研发了L-色氨酸、L-苏氨酸等近十种高附加值小品种氨基酸。如今,河南巨龙生物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L-色氨酸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欧美发达国家,年销收入10亿元,创税1.5亿元,并成功在新三板上市。

“如果当时企业不转型,不出三年,就会被市场淘汰。”刘光说,转型成功得益于汝州市政府不断加强的政策引导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去年的全市工业企业‘五比’擂台赛中,公司被评为‘四星级企业’,市里还给了3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支持和15万元优秀企业家奖励。”

为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汝州市除严格落实土地、税收、厂房、配套设施等方面优惠政策外,在工业企业中,开展“比投资规模、比税收贡献、比环保投入、比科技投入、比社会责任感”的“五比”擂台赛,每年安排5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采用奖励机制,调动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汝州还相继出台了《汝州市工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汝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奖励办法的通知》、《汝州市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扶持政策八十条》等文件,设立汝州市“互联网+”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通过正向激励、以奖代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政策支持。

集聚金融活水,实施精准滴灌。汝州市在建立市级政策性发展基金,引导企业申请国家级、省级相关政策扶持资金的同时,不断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通过每季度召开银企对接会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充分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为民企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仅去年,汝州市政府就为全市195家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贷款6.9亿元。”汝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各项政策红利让汝州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随之而来的是资本和人才的集聚。2018年11月8日,汝瓷小镇、教育小镇、温泉小镇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汝州市举行,3个项目投资总额达333.39亿元,是投资方蓝城集团目前在河南省的最大一次投资;2015年年底,汝州籍企业家闫素云带领48家汝州籍机绣企业从绍兴柯桥返乡发展。短短三年时间,一座160家机绣企业入驻、1300多条机绣生产线投产运营、年产值达25亿元、在岗职工6000多人的汝绣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拔地而起,生机勃发。

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汝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截至目前,汝州市民营企业超过5300家,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成功突破1100亿大关,达到1108.亿,在全市20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95%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汝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20.55亿元,增长10.1%。(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桂焱炜 吴改红)

市场案例

旋转小火锅定制流程

免费咨询

提供图纸

免费设计

免费报价

无忧安装

终身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