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承德市委 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日期:2019-06-01 23:15 | 人气:
(2014年12月31日)
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是国家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对我市提出的核心定位。为贯彻好中央决策部署和河北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系列会议精神,建设好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加快我市开放创新、绿色崛起步伐,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不仅是我市承担为京津涵水源、阻沙源、建设好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任务,更是国家对我市生态系统化建设和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更高要求,对于我市立足当前、赢得未来、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是承德必须勇于担当、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市是京津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地,每年供给京津冀20.4亿立方米水量。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是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对承德提出的功能定位,更加凸显出我市生态功能战略地位不可替代。为我们在推动国家战略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打造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开放创新、绿色崛起步伐创造了条件。必须形成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勇担责任,主动作为。
(二)加快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是承德必须牢牢把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承德的发展迫切需要探索一条符合经济新常态要求、切合市情的新路径。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并不是限制承德发展,而是要更优质、更绿色的发展。围绕“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定位,国家将就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对我市发挥自身的生态优势,利用与京津的地缘优势,释放政策叠加的最大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必须坚决克服短视、狭隘思想,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三)加快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是承德必须顺势借力、摆脱贫困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对张承地区的定位是“加快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周边地区的贫困问题”。承德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有5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5个县被列入燕山——太行山特困连片地区。特别是目前,全市还有906个贫困村、32万户、75.17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任务相当繁重。摆脱贫困、实现小康,是几代承德干部群众的不懈追求。必须把保护利用好生态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赶超跨越、争先进位。
(四)加快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是承德必须积极作为、干则必成的重大考验。生态是承德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永恒竞争力,但是目前全市42%的草地不同程度退化,14%的土地出现沙质荒漠化趋势,38%的土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再加上我市目前水利工程地表径流控制率仅为3%,生态环境在整体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存在局部恶化问题。总书记提出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定位,既是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殷切希望,更是对各级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攻坚克难,强力推进,确保向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二、准确把握加快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指导思想: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战略定位,与同步解决贫困问题统筹结合起来,以“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为总要求,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生态涵水、工程调水、管理节水、环保净水、产业兴水、借力保水”六措并举,解水之困、兴水之利,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共赢之路。
主要目标: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通过长期不懈地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道德文化植根于全市广大群众心中,使之自觉摒弃粗放生产、过度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到2020年,完成造林绿化450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3560万亩,林木蓄积量提升至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生态服务价值力争达到26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