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强制分类具体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怎么一回事?

日期:2019-05-29 21:40 | 人气:

  今后,学校、医院、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将实行垃圾强制分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禁止使用一次性物品”将纳入法规修订。

  厨余垃圾准确投放率仅两成

  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郝志兰在会上指出,垃圾分类尚未成为居民的普遍行动和生活习惯。民意调查显示,居民对垃圾“四分类”知晓率达到了80%,但是居民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参与率仍然较低,对厨余垃圾的准确投放率仅有两成。居民垃圾分类还处于“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的阶段。

  与此同时,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也与实际覆盖差距较大。“我们从市城管委提供的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小区名单中随机抽查了12个居民小区,其中厨余垃圾分出率较好的5个小区,基本靠的是‘绿袖标’现场督导和二次分拣,人力成本较高。”郝志兰表示。不仅如此,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不到位和混装混运现象并存。郝志兰指出,一方面,混装混运现象影响了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居民垃圾分类不到位,也影响了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的效果,造成了垃圾投放主体和收运主体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推责的恶性循环。

  郝志兰还提出,快递包装回收和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等源头减量措施没有得到落地推广。现有的源头减量政策制度,由于缺乏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和实施的具体措施,难以贯穿落实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

  垃圾混装混运缺乏严惩

  2019年,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由128人次代表联名提出,涉及强化生活垃圾分类的议案共计7件,经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大会主席团决定,将7件合并为“大力促进源头减量,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件议案交市政府办理。

  记者了解到,议案中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10类。其中包括,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在社会化、市场化等方面开始新的尝试,但覆盖面不高,工作推进较为缓慢;发动居民开展垃圾分类效果有限;对混装混运现象缺乏严厉惩罚措施;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不完善、征收标准过低,收费的强制性和规范性不够强,未能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现有垃圾场严重“超载”,新建垃圾场多受到周边居民反对而进展缓慢;快递包装仍需减量,过度包装依然存在;外卖行业成“限塑令”法外之地,集贸市场等仍是“限塑”死角等。

  破解

  ■关键词:强制

  学校医院景区酒店垃圾将强制分类

  张家明在报告中指出,本市将推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办公楼宇、旅游景区、酒店等经营性场所开展垃圾强制分类,逐步实现全覆盖。报告指出,加大对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未分类收集贮存生活垃圾、将生活垃圾交由未经许可或者备案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置等违法行为的执法检查力度。严格查处收运企业“混装混运”行为,对情节严重的要逐出市场。

  强化管理与执法的联动,探索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对未实行垃圾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单位,管理部门要提出整改意见,对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拒绝收运并移交执法部门处罚。

  ■关键词:示范

  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年底覆盖率60%

  到2019年底,在总计224个街道(乡、镇)开展示范片区创建,覆盖率达到60%。严格落实示范片区创建的工作流程和验收考核标准。强化示范片区日常运行管理检查考核,建立垃圾分类“周检查、月调度、季通报”制度,不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突出垃圾分类效果。

  此外,在全市500个行政村也开展垃圾分类。2019年实现全市97%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门头沟、怀柔、延庆区通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验收,完成全市162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75%的治理任务。

  ■关键词:建设

  加快阿苏卫等垃圾焚烧厂调试

  统计显示,2018年,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929.42万吨,日均清运量2.55万吨,同比增长3.07%,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4%。截至2018年底,垃圾处理设施设计总处理能力为28591吨/日,基本满足各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张家明表示,2019年,本市将加快阿苏卫、密云、顺义二期等垃圾焚烧厂调试,尽早实现满负荷运行。同步推进房山综合处理厂、海淀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建设,力争年底主体完工。不断提升垃圾粪便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加大臭味排放控制,提升渗沥液处理能力。推进源头垃圾分类投放点和再生资源交投点的融合,促进垃圾分类投放站(间)、垃圾分类收集房、密闭式垃圾分类清洁站兼顾再生资源回收功能。

  ■关键词:监控

  小区垃圾桶加装身份识别及称重设备

旋转小火锅定制流程

免费咨询

提供图纸

免费设计

免费报价

无忧安装

终身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