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与骨:在绝望的生活中寻获希望 – 《锈与骨》
日期:2019-07-21 00:30 | 人气:
欧洲三大电影节依旧是我每年乐此不疲关注的重点,即便是在被商业逐渐全面垄断的趋势下,作为文艺片的忠实粉丝,生活在保守苛刻的天朝里,只能通过电影节寻获点关于新片的信息,而对于大多小众文艺片而言,也只能依靠电影节这一平台,得到公平展映的机会。在去年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上,一张海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似一个女人信赖的依附在爱人的背上,相互依靠而充满温情的画面,很纯粹很自然,很想了解其背后关于两人的动人故事,于是铭记了它的名字——《锈与骨》。
但故事远没有海报那般美好,重点也并非聚焦在肤浅的谈情说爱上,而是将镜头对准两个看似大相径庭,实际上有着相同生活性质和轨迹,孤独无助的徘徊在社会边缘的人身上,除了被爱融化的两颗冰冷的心,从中还流露出了导演对于底层小人物和人生困境的关怀和理解。一个是独自抚养儿子贫穷的单身爸爸阿里,一个是因一次意外失去双腿的训练师斯蒂芬妮,他们都是无奈走下人生华丽舞台的人,被命运捉弄的类似境遇使两人走到了一起,通过重重的考验,加上彼此给予的温情和支持,逐渐懂得了生活的真谛,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带着儿子摸爬滚打潦倒过活,无奈之下投奔姐姐,做着不定期的工作,最后还因不正当的行径连累了家人,不近人情易怒易爆的性格特征成了年幼儿子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父亲形象,而对于自己在家人的眼里,似乎也只剩下无尽的失望,在生活残酷冷漠的陪伴下,阿里开始在性与暴力的快感中寻找自我,仅仅满足于瞬间的兴奋和愉悦,却忽略了身边人的价值。但随着斯蒂芬妮的真心以待,家人痛恨的职责,儿子的死里逃生,阿里才学着走出生活的瓶颈,及明白人终将无法摆脱本能和天性,爱人、亲人间的关怀和依靠才是生活的本质和动力。
虽然有固定的工作和爱自己的男友,但从斯蒂芬妮一开始的行径,似乎可以隐约的感受到她对于生活的看法和态度,充满了疲乏和厌倦,但随之而来的巨大冲击更是将其推入了黑暗的深渊,瞬间失去了所有,而阿里的到来则给她带来了安慰和关怀,在他身上没有常人异样的眼光和过多的怜悯,只有莫名的共鸣和对自己难得的理解,而从阿里的身上,斯蒂芬妮或许也看到了对于自我的满足及对生活的激情,有了敢于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虽然对阿里不羁的随意,有过失望,但她依旧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随着进一步的了解和依靠,两人最终碰撞出了一种超越爱情的火花。
比起略显俗套的励志题材,这片最显魅力的地方其实在于演员的强大表演,同《朗读者》一样,专业而天才的演员们为《锈与骨》撑起了半边天,Matthias Schoenaerts将一个徘徊在底层生活的失意男人,演绎得入木三分,外表看似粗鲁、迷茫而不羁,内心深处却又流露着对希望和关爱的渴望。而Marion Cotillard的表演更是令人称绝,无论是非常态的残缺身体,还是内心情感富有层次的表达,可以说就连一个深邃的眼神,都充满了饱满的内容和深厚的情感,仿佛能从Cotillard的身上真实的感受到有相同遭遇人们的处境,不留痕迹的精湛演技,不得不令人为之信服和赞叹。
动人的配乐,凌厉的剪辑,加上演员无可挑剔的精彩演绎,Jacques Audiard通过《锈与骨》再次带出了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即使神马都已失去,也不要舍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寄托。